马院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心为2025级新生开展“思政V课堂”宣讲

912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心赴奉贤校区面向2025级新生开展了思政课实践教学宣讲活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心崔美娜老师围绕课程的教学实施体系为新生作了系统详细的介绍。为便于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宣讲会现场还发放了《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说明三折页,后续课程将按教学大纲开展线上线下辅导,助力新生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深化理论认识、提升综合素养。



《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即思政V课堂,是马院推进大思政的重要抓手,核心主旨就是开门办思政,强化问题意识,强调自主实践,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增强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有效性,搭建大平台,建设大课堂,完善学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在课程体系方面,规范思政课程群培养方案,设2学分公共必修课,学生于大一、大二修完,提升实践教学效力。在课程内容方面,结合学生成长规律与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创新实践教学形式,嵌入美育元素,强化团队精神,打造“沉浸式”教学场景。在课程实施方面,整合“大思政”资源,通过“思政V课堂”打造“行走的思政课”“思考的思政课”“我拍的思政课”链式传播的闭环,形成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有效衔接。在课程形式方面,以Vlog视频的形式记录实践过程,结合思政课的知识点和思考体悟,畅谈启发感想,激发思政教育温度。

《思政课实践教学》作为必修课已完成了202220232024三个年级16000余人次学生的实践教学,组成5000余个实践团队,累计制作形成12000余个Vlog作品。通过“思政V课堂”优秀作品路演、“首届十佳vlog作品”展映、优秀实践团队表彰、主题会议、专家研讨等多项主题活动,在解决思政课实践教学普遍面临实践教学环节分散、覆盖面不全、平台支撑不足、多方协同困难等现实挑战方面做了有效探索,获批学校“暑期社会实践重点团队”,荣获学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项目奖”、入选上海市教卫党委系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典型案例。学生接受采访,获主流新闻媒体报道30余次。

今年,在保证《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有序推进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学院不断丰富课程实践主题。在原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主题基础上,实践教学中心结合上海市域资源及我校学科特色等,新增“三大特色”专题,分别为:服务地方专题——“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华理特色专题——“工程报国”、感恩教育专题——“回乡宣讲华东理工大学”,切实推动了广大学生深入场馆、融入社会、体验生活,将课堂理论知识、实践感悟相结合实现了思政理论课“与现实结合起来”。

同时,学院在今年暑期组织招募三支学生团队开展专题“研学”,并配备教师全程指导,不断丰富思政实践形式,提升实践时效。其中“薪火印记:一站式红色研学新模式”团队,以青年的视角,在设计红色线路产品的基础上,以调研活动的成果进行可视化红色研学产品设计,探索红色中国故事,传承革命薪火;“‘云端’新农人,‘地上’白茶香”团队,赴安吉调研数字游民群体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为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创新思路与实践方案;“燃希望·乡村体育火种行动”团队,以体育训练为纽带、城乡共育为目标的创新性研学项目。依托广东省台山市汶村小学的在地资源,通过7天沉浸式课程,组织城市儿童与乡村留守儿童结对训练,在专业运动员指导下开展篮球、田径等专项训练,同时融入当地特色文化,实现“体能提升+文化传承+情感联结”三维赋能,打造“体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可持续范式。通过价值引领、“五育”并举、团队凝聚,促进学生“知、情、意、信、行”的全面发展,用有情感、有温度的方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


网页发布时间: 2025-09-18